再不纠错减碳大跃进 一大波金融危机将会帮你纠错 | 泷韬全球宏观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资料与意见仅供资讯分享和投资理念交流之用,文中所有涉及投资工具的案例均为举例说明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交易建议。我们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或正确性。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内容而产生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均与我们无关。
袁玉玮 | 泷韬全球宏观
近期的滞胀风险,主要由于:
减碳大跃进,导致电力需求加大,但能源(煤炭,天然气,石油)供给减少,导致能源,以及电力(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供需缺口空前加大,甚至出现拉闸限电这种20年前才有的落后,发展中国家才该有现象。
电力成本上涨,电力紧缺造成的拉闸限电冲击制造业,甚至食品(啤酒,由于电力供应紧缺造成二氧化碳供应缺口),造成潜在的失业,减薪,消费滑坡风险;
拉闸限电加剧了本来由于海运紧张导致的供应链危机,冲击全球的汽车,电子消费品消费,甚至连Apple这样最擅长供应链管理的食物链顶端的巨头都难以幸免。
究其原因,就是中,美,欧发起的减碳大跃进,无视减碳导致能源供需缺口的风险。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详细分析过国内和欧洲的能源危机成因。一边是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基建加大了对电力消费(大部分来自旧能源)的需求,一边是缩减旧能源的产出和资本支出。
中国的减碳目标(包括出口),需要降低高能耗产业,加大高端制造,新基建占比,实际导致对电力需求增长。“新基建”与电能替代的大力推进对中国 用电量具有较大提升作用。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年均增速约为 4%-5%(来源:“十四五”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控制政策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换句话说,美好的减碳经济目标实际短期加大了对旧能源的需求和消耗 —— 这个矛盾不得忽视。
在需求增长的同时,煤炭供给却下降了。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去年底煤炭企业存煤5300万吨,下降13%,港口存煤4987万吨,环比下降7.2%,电厂存煤1.3亿吨,环比下降14.8%,存煤可用17天。
袁玉玮,公众号:泷韬全球宏观减碳一箭四雕:新能源,澳经济,欧美通胀,美股 但小心自损八百 | 泷韬全球宏观
欧洲天然气短缺是因为
欧洲人自己大跃进,和因为去年疫情误判需求,削减产能和库存;
挪威最大,也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厂从去年10月起停工检修;
中国减碳大跃进导致煤价上涨,向欧洲传导;
欧洲碳排放期货大涨,导致工业弃用煤炭,转向天然气替代,增加了天然气需求;
亚洲需求暴涨,尤其来自中国;
俄罗斯天然气现货供给减少(但长协供应,综合供应增长);
天气异常导致新能源发电量减少;
核电检修;
德国在2011年关闭核电,导致失去电力调峰能力;
美国和亲美欧洲政客不允许欧洲和俄罗斯合作北溪(欧洲硬顶着完工)。
袁玉玮,公众号:泷韬全球宏观俄罗斯逼空天然气纯属造谣 深度解析欧洲天然气危机的成因 | 泷韬全球宏观
全球天然气产出在2020下跌2.5%至4014 Bcm,其中OECD减少26.1 Bcm,其中美国 (-1.4% y-o-y, -13.5 Bcm),荷兰 (-27.9% y-o-y, -9.3 Bcm), 还有Groningen气田设置产量上限。据Barclays和Equinor,欧洲天然气产出在2021年减少了11%。
从下图我们看到,欧洲自己的天然气产出从2005年以来,进入清晰的下降通道 —— 由于白左和环保主义者当道,胁迫政府和企业减碳,压缩化石能源使用。
OECD对天然气需求在2020下降27.4 Bcm(-1.5%), 其中美国减少21.2 Bcm(-2.4% y-o-y) ,英国减少6.5 Bcm(-8.2% y-o-y) ,西班牙3.5 Bcm (-9.9% y-o-y) 和法国减少3.3 Bcm(-7.7% y-o-y).
非OECD国家下降22.6 Bcm (-1.0% y-o-y)。俄罗斯下降21.9 Bcm (-4.3% y-o-y)。
从下图可以很清楚看到,2020年,中国和亚洲,大洋洲天然气进口增长,欧美萎缩。欧洲进口萎缩是因为减碳大跃进,却诬陷亚洲需求增长导致了欧洲进口减少(见下图,来源:Barclays)!实际俄罗斯辟谣过,中欧进口的油田和油气管道分属不同,根本没有竞争。—— 纯粹是欧洲人自己误判。
政客们大跃进和误判,导致欧洲能源危机,却推脱给供给增长的俄罗斯,纯属忘恩负义,颠倒黑白。
2020年的需求下滑,导致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误判,降低了库存,使得欧洲天然气库存降到2013年以来最低位。注意,这个数据在2021年上半年已经被发现,但欧洲一直没有补库存纠错。所以现在埋怨俄罗斯没有任何逻辑。
注意,直到当下能源危机之中,欧洲政客连亡羊补牢的意愿都没有!—— 依然寄希望于未来靠新能源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以BlackRock为首的大型基金管理机构也拒绝承认是减碳大跃进制造了能源危机。
Google也要屏蔽一切不承认碳排放与全球变暖的研究和广告 —— 这个世界已经到处是白左的信息操纵,失去了观点的多样性和纠错机制。
动力煤和天然气期货的错误定价体系: 应该盯长协,或长协和现货的加权均值,而不是现货
另外,动力煤的估值早已进入泡沫阶段:动力煤大部分市场是长协,小部分是现货。期货定价不应该只着眼于现货 —— 等于炒作动力煤市场的边际效应。欧洲天然气的错误估值对社会经济和民生的扰乱,对市场价格的扰乱已经是前车之鉴。在短期的骚乱之后,剧烈下跌,向长协的价格中枢靠近。动力煤远期大概率也是这种走势。近两周的暴涨,其实是错误估值,而市场和经济带来无谓的波动率和风险。
这个估值系统缺陷问题,普京早已警告过欧洲,欧洲人没听,才加剧了近期的能源危机。在中国,再次被投机资金利用。
美国的绝路
美联储在2020年制造的MMT大洪水,虽然缓解了疫情引发的金融危机,甚至制造了更大的资产泡沫帮助富人掠夺社会财富。但是也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据美国政府CBO办公室研究,以美国政府目前的负债,假如利率上升至4.9%,美国政府每年支出用于还债的利息的将会大幅增长,届时将会引发通货膨胀——财政违约——外资减持——美元贬值——政府证券下跌——金融机构倒闭——全球金融危机等的金融风暴漩涡。
在减碳大跃进之前,我们指出,今年的通胀主要由于供应链错配和居民收入错配(美国贴补)导致,不具备长效性。但是,减碳大跃进造成的能源危机,以及电力紧缺造成以中国为首的制造业大国供应链危机,将会切实地把通胀向全球输入,并持续保持在高位。煤炭和天然气的供需缺口不解决,美国通胀将大概率保持在5%,并诱发CBO预测的金融风险场景。
注意:中、美、欧同时减碳大跃进,这更增加了风险的乘数效应,使得经济风险以几何级数传导。比如中国缺煤炭带来的拉闸限电不止推升了国内滞胀风险,而且导致欧洲缺电和天然气,全球有色金属爆涨,下游制造业(大量低毛利率),甚至芯片供应链受损。
来源:CBO, 泷韬全球宏观
宏观交易的天人合一
这里的天指自然,社会,普天大众。
最近看到大量的(机构)投资者鼓吹能源涨价,电力涨价,农产品涨价。这些人为了私人利益,置民生于不顾——其行为确实与段子里陈毅打击的囤积居奇,扰乱民生的商人无异。
我个人支持对煤炭等品种的政策干预,而且近期的煤炭走势具有强烈的游资做庄和spoofing,逼仓特征 —— 但是,不可以把能源危机全部推卸于市场或投机者,因为其根源在于上层建筑的减碳大跃进制造了能源涨价的确定性,给投机分子制造套利机会,虽然加大能源价格波动与趋势的是投机分子。
真正的宏观交易者,不应该只考虑个人的观察视角,而应该代入上层建筑和社会中下层,底层民众的视角,从全社会的利益参与博弈。否则,可能将会走上邪路。1997年索罗斯戳破亚洲资产泡沫,促成亚洲金融危机,其正面效应是帮助亚洲经济降低了对金融空转的地产经济的投机模式,促成了韩国,台湾的制造业崛起。但是他失败于香港保卫战,大概率是由于扩大战果,乘胜追击的心理,导致他误判香港和大陆的政治和经济基本面,最终一败涂地。
这次动力煤和电力股上踩踏的多头,原理上和1998年被挫败的索罗斯如出一辙,被利益蒙住了双眼,没有看清这次能源危机只是上层建筑人为的错误,并不是不可纠错的经济周期。
假如减碳纠错对股市影响
假如减碳开始纠错,那么电力消耗大的周期股,和旧能源大概率向下,而新能源也面临短期利空。如果这三个板块集体向下共振,那么在三季度重仓中小盘,尤其追踪周期股和新能源动量的量化基金将会被迫平仓,加重中小盘向下趋势。甚至引发今年不明真相,盲目崇信和认购量化为低波动,高Sharpe策略的资金赎回,退出,加重相关板块下跌。
但是,减碳纠错会降低滞胀导致的经济风险,对经济和股市从宏观层面有积极作用。君不见,近期全球股市下跌,其实是由于滞胀危机带来的压力。
有气候专家说“G20减碳纠错”是谣言,是坏人要带节奏影响股市 —— 我看他才是真正的坏人,用减碳大跃进把民生绑在滞胀的战车上,有利于囤积居奇的奸商通过控制商品流通洗劫社会和民间财富。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资料与意见仅供资讯分享和投资理念交流之用,文中所有涉及投资工具的案例均为举例说明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交易建议。我们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或正确性。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内容而产生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均与我们无关。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袁玉玮"的所有文字、图片资料(封面图片或转载音频除外),版权均属作者或公众号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引用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篇首注明"稿件来源:袁玉玮 l 微信公众号:泷韬全球宏观",违者作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国版办发【2015】3号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483/249606.html
一、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应当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并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作品来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互联网媒体依照前款规定转载他人作品,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益。
二、报刊单位之间相互转载已经刊登的作品,适用《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即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报刊单位与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之间相互转载已经发表的作品,不适用前款规定,应当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三、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的,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